新闻动态
热点资讯
- 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7:18 点击次数:58
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武派当 悟道活法真·功夫自上身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点穴术是中国武术特有的绝技,主要分为两类,一类是疗养点穴,这类点穴的用途是卫生保健,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;另一类是技击点穴,这类点穴主要用于在临敌实战时杀伤敌方,在对抗场景中发挥作用。当下所探讨的内容专门讲解技击点穴,其中揭示了武当派秘传的一套点穴术系统。武当派的点穴术有其鲜明特点,注重内劲的运用,风格上柔中带刚,施展出来能达到 “犯者立仆” 的效果,在武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点穴术和一般的武术存在差异,它的创立依据是人体血气 “子午流注” 理论,是一种精密的技击绝学。其作用原理是阻断气血的通路,让气血无法接续运行,同时壅塞气血的正常运转,使气血不能顺畅流通。由于点穴术专门针对人体穴位进行击打,而人体的穴位本身目标非常小,位置又隐蔽,很难被找到,想要准确击中难度极大。除此之外,为了实现点穴的特殊效果,在使用点穴术时还需要讲究击打的时刻,要在合适的时机出手。综合这些因素,要真正掌握这种绝技并非易事。而且,擅长点穴的高手大多选择隐藏自己的技艺,不轻易显露,也不对外公开传授,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如今在武林中,点穴术已经几乎见不到了。
一、内功
1. 预备势
练习者需坐在蒲团上,保持头部端正、头顶平整,上半身挺直,放松肩膀并含胸,腹部保持松弛,嘴巴和眼睛微微闭合。此时,头顶的百会穴与裆下的会阴穴需呈一条垂直线,鼻尖、肚脐和丹田也应处于这条直线上。两小腿交叉盘起,腿部姿势以个人感觉自然、舒适为宜。随后,双手在丹田前方结成 “太极印”(图 1)。
图片
练习者需将舌头轻抵上腭,用鼻子进行呼吸,保持自然的呼吸节奏,同时让全身自然放松,达到松而不软、紧而不僵的状态。
2. 合抱太极式
在预备势做好之后,双手与胸部保持约 30 厘米的距离,手指呈现似弯非弯、似夹非夹的状态,双手的劳宫穴相对,形成抱球状,且两手指之间分开约 3-5 厘米(图 2)。
图片
接着,将双手慢慢向外拉开约 10 厘米(图 3)。
图片
之后再缓缓向内合拢,当两手指之间的距离合拢到约 2 厘米时,双手再慢慢向两侧拉开。
按照这样的方式,双手来回进行开合练习。练习时要求双手的开合动作越慢越好,就如同手中抱着一个气球,太松担心气球飞掉,太紧又怕把气球挤炸,合拢时仿佛在慢慢把气球按扁,拉开时又好像气球的弹性把两掌撑开。
双手拉开时吸气,合拢时呼气,呼吸都通过鼻子进行,并且一定要做到呼吸深、匀、细、长,同时与双手的动作相互配合。练习者要慢慢用心去感受这种状态,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,身体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气感。
3. 混元归一式
当合抱太极式练习约 5 分钟,双手之间气感十分明显时,开始进行本式练习。
双手在胸前保持约 3 厘米的距离,抱住气团保持不动,此时在心中想象这个气团分成两个小气团,分别从双手的内劳宫穴进入,然后沿着两臂向上运行到胸部的膻中穴,两个小气团在膻中穴合二为一,形成一个大气团,之后再沿着胸腔下落到下丹田。吸气时引导气团运行,每吸一次气引导一遍,连续引导 3 遍,呼气时则顺其自然,意念引导即可,无需用力(图 4)。
图片
3 次引导完成后,双手自然下落,将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互叠加放在下丹田处(图 5)。
图片
将意念集中在下丹田,采用顺腹式呼吸法,也就是在心中想象下丹田如同一个阴阳鱼,吸气时下丹田慢慢涨大,呼气时下丹田慢慢缩小,并且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,此式练习约 30 分钟为宜。
4. 气归丹田式
采用顺腹式呼吸法,将意念集中在下丹田 30 分钟后,两臂与肩膀保持同宽向前平伸,手心朝上,高度与肩膀平齐,全身保持放松状态(图 6)。
图片
在心中想象双手手心各托着一个又热又重的气团,意念集中一分钟后,手掌就会产生气感,随后双手慢慢向左右分开,形成侧平举的姿势(图 7)。
图片
接着,两手掌从左右两侧缓缓向头顶上方合拢,同时用鼻子吸气,在心中想象气团随着手掌进入百会穴(图 8)。
图片
当两手掌到达头顶上方时,翻转手掌,使掌心朝下,沿着面部慢慢向下按压,同时用鼻子吸气并使小腹鼓起,在心中想象气团进入下丹田(图 9)。
图片
当两掌按压到下丹田处后,再次翻转手掌,慢慢恢复到侧平举的姿势,同时用鼻子呼气。当两臂恢复成侧平举姿势时,正好将气呼完。之后再次吸气并引导气团运行,按照这样的方式连续引导气团 3 次,也就是进行 3 次呼吸。在第 3 次引导气团吸气后,当两掌下按到腹部时,将双手的内外劳宫穴相对叠加放在下丹田处(图 10)。
图片
此时屏住呼吸(不呼气也不吸气),双手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旋丹田 3 圈。揉旋完成后,双手保持不动,用鼻子将气缓缓呼出。
5. 闭息收功式
承接上一个动作,腰部、臀部、胯部和膝盖缓缓向下用力,上半身慢慢向前俯身,双手抱住丹田(图 11)。
图片
随着身体下沉的姿势,用鼻子缓缓吸气,使气息进入丹田,同时收缩阴部并提肛,丹田在得到气息后向外膨胀,慢慢隆起。
气息吸满后,略微停顿 3 秒,然后再缓缓起身,用鼻子缓缓呼气,同时放松小腹,让小腹自然收缩合拢。这个动作连续做 7 次,身体下沉、收缩阴部和用鼻子呼吸的动作要相互配合,保持一致。
这套内功每天练习一次,3 个月后,丹田内气的根基就会稳固,此时再进行指劲硬功的修炼,就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,达到事半功倍的修炼成效。
二、指劲
点穴术威力的体现,虽然离不开对穴位的精准 “锁定”,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手指上强大的功劲。即便面对的是绝穴,也不是一碰就会产生效果,没有足够的力量仍然难以对其造成严重伤害。所以练习点穴术的人一定要练好指劲,否则手指上没有力量,点在穴位上就如同给敌人挠痒,出手点穴也没有任何作用!
点穴术在攻击时大多使用寸劲,这种劲法属于武术中暗劲的范畴,从外形手法来看,有的是伸直手指,以指尖作为力点;有的是弯曲手指,以手指的中节或根节作为力点。一般情况下,要先练习拳形屈指劲,之后再练习伸指指尖劲。
1. 点穴术常用手法
(1)鸡心捶
将五指握拳并紧紧扣住,唯独让中指的中节突出,这种手法被称为 “鸡心捶”,是最为坚固有力的点穴拳形(图 12)。
图片
鸡心捶又被叫做 “穿透捶”,其穿透性能最强,杀伤程度最高,实用效果最好,是点穴术常用的强力手法。
练好这种拳法,即便没有打在穴位上,也能穿透肌肉和骨骼,轻则让敌人产生剧烈疼痛,重则使敌人受伤,让敌人因恐惧而不敢轻易靠近,威力非常大!
(2)凤眼捶
将五指握拳,唯独让食指的中节突出,同时用拇指紧紧扣住食指,这种手法被称为 “凤眼捶”,是最为灵活便捷的点穴拳形(图 13)。
图片
(3)剑指手
将食指和中指伸直并并拢,其余三指扣紧,使用指尖的力量点击绝穴,这种手法被称为 “剑指手”,是最为灵巧且常用的指点手法(图 14)。
图片
剑指手简称 “剑指”,又被叫做 “剑指点穴手”“毒蛇寻穴手”。
2. 寸劲拳
寸劲拳发力的技术特点是速度快、准确性强,和常见的出拳动作有所不同。一般的出拳方法,需要先与敌人拉开一定距离,然后蹬脚、扭髋、送臂,将拳头向前打出。虽然这种出拳方式力度大、破坏性强,但由于距离较长,速度相对较慢,而且因为有一段距离,拳头击中目标的准确度也不一定理想。而寸劲发力,距离短、速度快、爆发突然,就像一根针,轻轻一送就能穿透敌人的体内脏腑,中国武术通常将这种劲法称为 “内劲”。
任何一种拳术的技击方法,都要求有固定的姿势,这样才能将力度发挥到最高水平。但一触即发的寸劲出拳却不一样,它不需要摆出特定的姿势,也不用刻意讲究出拳前拳头的位置,而是一种自然而然、随心所欲,一接触到对方身体就能爆发穿透力的绝技。因此,它是贴身近战点穴术中最优秀、最常用的一种发劲方法。
在出寸劲拳之前,通常不先握拳,一般先用仰掌或俯掌的姿势,这样有利于 “出手时柔和如绵”,也可以从柔性的防御动作开始。但不能认为这种出手方式柔软无力,实际上它需要具备一种弹性,为突然爆发寸劲积蓄力量。如果刚出手就过于刚硬,敌人必然会全力抵抗,导致自身的拳头没有爆发寸劲的空间;或者因为这种刚硬的姿态惊动敌人,让敌人逃脱到远处,此时距离过长,就无法用寸劲攻击敌人了。
寸劲点穴拳的出拳方式有两种:
(1)先保持仰掌姿势,然后逆时针弯曲手指、抖动手腕,形成俯拳,力点集中在中指的第二关节突出部位。具体动作是,先将手掌平展,掌心朝上,接着手指向内旋转划动,当掌心朝下时,迅速弯曲手指、抖动手腕并向上提,用拇指紧紧扣住食指和中指的梢节,形成鸡心凸指拳形,拳心朝下(图 15)。
图片
(2)先保持俯掌姿势,然后顺时针弯曲手指、抖动手腕,形成仰拳,力点依然集中在中指的第二关节突出部位。具体动作是,先将手掌平展,掌心朝下,接着向外勾划,在指尖下垂的同时,向内旋转手臂和手腕,弯曲手指并抖动发力,形成仰拳,使拳头具有向上钻透的力量,拳心朝上,拳形与俯拳相同(图 16)。
图片
寸拳训练的关键在于一个 “抖” 字,在迅速弯曲手指握拳时,要先积蓄力量,然后进行一次旋转、一次抖动。旋转是为了产生钻透力,抖动是为了产生冲撞力,整个过程就像螺丝钉钻入木头一样。
刚开始练习时,以空练为主,不需要摆出特定的架势,掌握方法之后,再击打实物进行练习。
3. 寸劲指
在掌握了拳势屈指寸劲的发力方法后,再转而练习伸直手指发力,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!
指劲的练法完全属于 “暗力”,这种劲力的特点是具有 “穿透” 性,练到一定境界时,手指接触敌人并爆发暗劲后,从人体外表的皮肤看不出任何伤势,但敌人身体内部的经脉和血管已经受损。
练习方法如下:准备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坚硬青砂石,初始重量以 100 斤为宜,在石头上凿一个孔,用于拴链条,将石头的四面磨平、磨光,然后把它吊在一个木架上,石头的高度以与练习者脚部高度一致为准。练习时,用食指和中指轻轻靠近石头,或者稍微接触石头,手指、手腕、手臂都保持弯曲积蓄力量的放松状态(图 17)。
图片
随后,手臂、手腕、手指突然发力绷紧,向前用力,用指尖点击石面,同时用鼻子喷气,配合发力动作(图 18)。
图片
刚开始训练时,点击石头,石头不会有任何动静,只要每天坚持练习,一个月之后,用手指点击石头,石头就会被指劲荡开。之后再换成 200 斤重的石头进行练习,坚持不放弃,一年之后,点穴所需的指功就能练成。
要记住,练习时指尖不能离石面太远,手指没有接触到石面时不要用尽全力,只有这样,才能更容易养成出手就找准穴位的技击好习惯,提高点穴的精准度,做到 “有的放矢”,并且能练成寸劲指的穿透力。
训练过程中,如果手指、腕关节出现红肿或疼痛,可以用红花油、正骨水等药物涂抹揉搓关节部位;也可以每天用地骨皮加少量食盐煎水,水烧开后关火,待水温降到手感热烫但能承受的程度时,将手放入药水中浸泡揉搓。如果手部有伤口,切忌使用这种方法!
三、靶功
靶功是为了训练出手点穴的精准度,以及应对各种情况、根据不同态势随时点穴杀伤敌人的高级技击能力。但这层功夫并非轻易就能练成,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练习,才能做到点穴不偏不倚、百发百中。
靶功的练习需要在之前指劲练习的基础上进行,指劲练习专门追求手指的寸劲硬功,对点击目标的精准度没有特别要求,而靶功则是专门提高手指点击目标的准确性,同时也能锻炼指点的速度、灵活性和穿透力。
工具制作方法如下:挑选一条长三尺、宽一尺五、厚一尺的青砂石,按照人体上半身的形状凿成人体模型,用砂轮将模型磨光、磨平,用笔画出人体的 36 个绝穴,在每个穴位处钻一个圆孔槽,用红色油漆做标记,然后在石人模型的头顶钻一个一寸深的孔,用水泥将一根铁条固定在孔中,铁条上端留出一个圆环,用于吊挂石人。将石人模型吊在一个支架上,高度与练习者身高一致,在支架的吊挂处安装一个轴承,方便石人模型旋转(图 19)。
图片
准备工作完成后,就可以按照之前指劲的出手方法对石人模型进行练习。刚开始练习时,出手不要用力,只要能伸直手指点入穴孔即可,各种指法都要熟练掌握,36 个穴孔都要练习到。练到出手就能准确点中穴孔后,再专门以某个穴位作为击打目标,口中念出穴位的名称,手同时已经点中穴位,并且手指能准确无误地伸入穴孔内。达到这个程度后,开始进行运劲发力的练习,按照之前指劲的发力方法,逐渐增加力度、加快速度,练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,防止手指挫伤。
四、眼力
武术技击讲究 “眼到手前”,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是大脑感知外界的 “侦探”,拳谚中有 “心为元帅,眼为先锋”“百拳之法,以眼为尊”“眸子练得精,制敌占上风”“其机在目,敌情预晓” 等说法,由此可见,眼睛在实际搏斗的攻防过程中极为重要。
首先,我们来了解眼法在武技中的具体作用和应用方式。
1. 观察
武技中讲究 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,“眼观六路” 指的是在实战搏斗中,以自身为中心,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上、下六个方向都要纳入自己的视线范围。通过眼神的注视进行观察和判断,掌握并控制与对手之间的距离,判断对手的战略意图和具体战术变化,这样才能抓住战斗的时机,灵活应对各种情况。
拳谚说:“手到眼不到,瞎马踏糊沼。” 如果盲目出拳,没有明确的目标,即便有绝技也无法发挥作用!
2. 威慑
技击口诀中提到:“一打眼、二打胆、三打力量、四打闪。” 这里所说的 “一打眼”,是指目光要炯炯有神,像鹰隼一样锐利,带着逼人的寒气,眼中要有神采,神采中要蕴含威严。还没与对手交手,威严凌厉的眼神先震慑住对手的心神,往往能在气势上压制那些经验不足的对手,在心理上让对手产生紧张和畏惧情绪,使对手对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攻防手段产生怀疑,从而影响对手技术的正常发挥。传统武术中把这种情况称为 “神光笼罩”。
3. 诱惑
眼睛的诱惑作用是一种战术方法,“神出于心,表露于目”,眼睛既是观察外界的工具,也能反映出自身的状态变化。在敌我双方搏斗时,眼睛是双方相互注视的目标,双方都希望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变化,分析判断对方的技艺水平、战术策略、情绪状态、体力情况等,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。
例如:先用目光注视对手的眼睛,而用眼角的余光悄悄观察对手的腿部。当对手明显察觉到我方在关注他的面部时,出于本能反应,会不自觉地将防御重点转移到上半身,就在这一瞬间,我方突然用低腿重重踢向对手小腿的关键部位,使对手遭受意想不到的攻击。
我方可以利用这种人体的反射规律,打破常规,采用 “看东击西”“看上踢下” 的战术,让对手无法掌握我方的攻击规律,思路混乱,难以招架;如果遇到实力较强的对手,我方的眼神要表现出无畏或坦然的状态,这样可以削弱对手的斗志;如果对手急于求胜、情绪急躁,我方可以通过眼神流露出挑逗的意味,必定会激怒对手,让对手胡乱攻击,此时我方再趁机寻找对手的漏洞,突然发起攻击,攻克对手的破绽,战胜对手。
点穴术中有关眼功的要求,比一般武技的要求更高,眼睛不仅要转动灵活,还要有快速捕捉目标的敏锐度,最关键的是要能明察秋毫,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点穴。具体的修炼方法如下:
(1)盯
寻找一片空气清新的空旷场地,任意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,进行固定静止物体的注视练习。面对目标站好后,瞪大双眼盯住正前方的目标,保持姿势不动,就像要把眼前注视的物体看穿一样。
这种练习方法可以选择站立或坐姿,刚开始练习时,时间不要太长,中途需要闭上眼睛休息半分钟。在注视目标的过程中,眼睛不要眨动,不要斜视,尽量睁圆。保持自然呼吸,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目标上,对着镜子练习,效果会更好一些。
(2)晃
进行这项练习时,练习者的头部要保持不动。首先,双眼做左右晃动练习;接着,将双眼从两侧位置向上移动,盯住身体中线上方眼睛能看到的最远极限角度,在这个角度定住一会儿后,再让目光垂直向下移动,盯住眼睛能看到的最低极限角度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做其他形状、多个角度的晃眼练习。
在做上下晃眼动作时,要尽量将下颌向上抬起、向内收起,双眼保持圆睁状态;做左右晃眼动作时,头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都要保持静止不动,眼球的晃动幅度要足够充分。每次练习以 10 次为一组,每组练习结束后,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下。
(3)旋
练习者头部保持不动,双眼向各个方向能看到的极限角度,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圆形的眼球旋转动作。刚开始练习的人,每按照顺时针、逆时针方向各旋转 3 圈后,就休息一会儿。
旋眼练习对眼球活动的要求是幅度要充分,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时,旋转速度不宜过快,要做到平稳缓慢、顺畅自然且灵活。总之,练习的次数可以根据练习者自身的情况灵活安排。
(4)转
练习者以马步姿势站立,上半身以腰部为轴心,依次向各个方向转动身体,眼睛随着身体转动的方向去看。
向不同方向转动身体时,双脚要紧紧抓住地面,脚的位置不能移动,身体的重心要落在两脚之间,保持重心平稳。身体转动的速度要适中,刚开始练习时,动作要做到柔和缓慢、沉稳有力,呼吸保持自然,不能憋气。为了避免练习过程中出现眩晕的现象,可以在转动身体的过程中暂时闭上眼睛,在即将到达想要注视的位置时,突然睁开眼睛盯住目标。
(5)领
领眼是武术技击搏斗时最重要的一种眼法,简单来说就是 “眼睛随着手部动作移动”。
练习时,有几种不同的方式:第一种是练习者自己用一只手竖起手指,让手指向左右、上下、前后等不同部位移动,双眼则紧紧盯住手指,不允许视线离开;第二种是让陪练人员用手指晃动,练习者盯着晃动的手指做追踪注视练习,同时保持眼睛不眨眼;第三种是陪练人员用泡沫棍突然向练习者挥击过来,练习者要保持双眼圆睁,不闭眼,并且通过观察判断泡沫棍挥击过来的距离,通过这些方式训练眼神的反应速度和敏捷度。
总之,长期、用正确的方法练习眼功,进行有意识的训练,不管是对技击格斗、拳法演练,还是对平时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等方面,都有很大的好处。
眼功不仅需要坚持训练,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保健工作!因为在练习眼功时,练习者不仅要尽量把眼睛睁大、瞪圆,而且还不能眨眼,尤其是刚开始练习的人,可能会出现头痛、眼花、眼球麻木肿胀、眩晕等症状。虽然这些症状是由于身体不适应引起的,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会自行消除,但无疑会影响眼功练习的进度。刚开始练习时,动作可以做得柔和缓慢一些,当练习过程中感到身体乏力时,可以轻轻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。
在眼功锻炼期间,练习者要特别注意饮食、起居以及情绪的稳定。饮食上,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避免吸烟、饮酒;如果伏案工作时间过长,中间要适当安排休息;看书写字时,要注意光线是否适宜,姿势是否正确。情绪方面,要注意避免忧愁、烦恼、气愤等不良情绪,保持心情开朗、乐观愉快。对于长期在强光、逆光环境,或者暗室、颜色繁杂环境中工作的人,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室外运动,比如眺望远处的山水景色,做眼眶按摩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